第422章 420【追追追】_朕
笔趣阁 > > 第422章 420【追追追】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第422章 420【追追追】

  第422章420【追追追】

  多尔衮给祖大寿的命令,是尽一切可能,将中路战场的大同军拖住,不让大同军去驰援商丘那边。

  因此,要么卡死西华县,要么卡死扶沟县。

  明代河南的河流,跟几百年后相比,变化非常巨大,主要还是黄河改道引起。堵住西华、扶沟二县,大同军第六师、第七师,就不能沿着河流迅速行军,只能慢吞吞的走陆路,而且中途还要渡几次河。

  祖大寿无法撤退,顶多能撤到扶沟,若撤去许州便属违抗军令。

  一个亲兵过来报信:“都统,袁时中已带兵至扶沟,但不愿继续过来会师。”

  祖大寿虽然没有封什么爵位,却被任命为正黄旗汉军都统。也就是说,正黄旗汉军都归他管,是汉军八旗的最高武职之一。

  祖大寿皱眉道:“此人恐会倒戈!”

  吴三桂说道:“他一个河南土寇,被大清封为顺义侯,还有什么可倒戈的?南京的赵皇帝能给他封侯?”

  “唉,谁说得准呢?”祖大寿摇头叹息。

  历史上,关于袁时中的各种故事段子很多。比如李自成把义女嫁给他,袁时中却把李自成之女拐跑了。一些史料还记载,袁时中的部队不杀平民,而且救济百姓,被呼为“佛兵”。甚至击败入关劫掠的小股八旗军,杀死50个鞑子,还收了鞑子的财货不认账。

  又说李自成忌惮袁时中,先是排挤,继而夹击,最后杀死袁时中兼并其部众。

  其实没那么精彩,袁时中的部队,确实军纪还不错。一度扩张到三十万人,但接连吃了败仗,被李自成帮忙解困。袁时中因此听命于李自成,但又保持独立性,借着李自成的威望发展势力。

  朝廷派人来招安,李自成也派人来安抚。

  袁时中选择了朝廷,还杀死李自成的使者。李自成大怒,带兵把袁时中给弄死了!

  之前袁时中奉命防备第七师,大同军第七师一动,他被祖大寿招来合兵。结果这厮走到扶沟县,突然就不动了,甚至一路招募难民为兵,此时已经扩兵到三万余人。

  一旦袁时中选择倒戈,就等于堵死祖大寿的退路。

  祖大寿被搞得惊恐不安,派出一个叫巩义节的秀才,前往扶沟县安抚袁时中。

  见到袁时中之后,巩义节问道:“侯爷为何停兵不前?”

  袁时中解释说:“军中士卒多病疫,若往西华县与祖都统合兵,恐会让祖都统之兵也染上瘟疫。”

  巩义节说道:“敌方大军即将抵达,正是用兵之时。些许瘟疫,不足为虑,请侯爷立即带兵前往。”

  “唉,我麾下部将,也多有染疫之人。”袁时中叹息道。

  巩义节努力劝说:“侯爷,南北大战,正是报国之时。侯爷停军不前,战后必被追究,此乃下下策也。难道侯爷觉得,伪同之兵赢得了我大清八旗?”

  “嘿嘿,这个可不好说。”袁时中突然笑起来。

  巩义节惊恐道:“侯爷何出此言?”

  袁时中也不解释,冷笑道:“我本想继续观望,是你提醒了我。既然肯定被鞑子追究,何不现在就反了,不让多尔衮活着回来?来人啦!”

  “在!”几个亲兵进来。

  袁时中说:“将此人斩了,送去大同军那边。就说我已起兵反清,占领扶沟,截断祖大寿退路!”

  “侯爷三思……侯爷三思啊……”巩义节叫喊着被拖出去。

  袁时中出身于小地主家庭,小时候也是读过书的,而且身强力壮、臂力过人,从小就练过一些武艺。

  明末的河南,若是遇到贪官,连小地主也活不下去。

  袁时中全家先是沦为自耕农,渐渐的又兼着佃耕土地。被官府不断催逼,家人相继饿死,他只能逃荒到开州做乞丐。

  历史上,此人揭竿而起,由于军纪良好,百姓踊跃投靠,迅速在众多义军中脱颖而出,全盛时期拥受到朝廷围剿李自成的待遇。

  袁时中的思维模式偏向于读书人,他不愿做反贼,始终想着招安转正。

  投降满清之后,袁时中总觉得不舒服。

  因为满清对百姓盘剥甚重,丝毫不亚于大明官府。他虽然被封为侯爵,满清却不拨发军饷,甚至不给俸禄工资,全靠袁时中自己筹措。

  这似乎跟以前当反贼没啥两样啊?

  袁时中爱惜羽毛,顾及自己的名声,一直靠找地主劝粮度日。而且,他不喜欢剃发,非常厌恶后脑勺那根辫子!

  多尔衮在时,袁时中不敢造反。

  多尔衮一走,附近没了八旗兵,袁时中立即就想着倒戈。即便吃了败仗,也可跟着大同军撤退,前往不用剃发留辫的汉家地盘。

  ……

  西华县城。

  祖大寿问道:“伪同大军还有多远?”

  “敌方骑兵已至数里外,敌军主力估计还有几十里。”吴三桂说。

  “全军撤往扶沟,”祖大寿说,“若袁贼(袁时中)敢杀来,便在野外将其歼灭。若袁贼守城,血战厮杀也必须把扶沟县城拿下!袁贼不除,咱们便是腹背受敌。”

  吴三桂建议道:“不如带兵去太康。这样一来,既不会腹背受敌,同样也能阻住敌军,不让敌军去驰援商丘。”

  祖大寿犹豫不决。

  吴三桂的计策确实可以,但必须抛弃大量辎重,因为不能走水路行军。一旦带上全部物资上路,就必须使用数万民夫,而他们身后还会有追兵。

  袁时中突然跳反,把祖大寿的计划全打乱了!

  在此之前,祖大寿可以选择守城,也可以选择出城作战,还可以选择退守扶沟。现在却啥都不能选,要么回师把袁时中弄死,要么抛弃辎重前往太康县。

  出现这种情况,纯粹是满清自己种下的恶果。

  满清扩张速度太快,半年之内拿下四个省,乱七八糟的啥人都愿收编。更可怕的是,根本就没有足够的粮食,无法真正掌控各路降兵。打仗的时候,甚至在降兵降将的地盘抢劫。

  这种做法,一路高歌猛进肯定没问题,遇到大同军阻拦就要矛盾爆发。

  甚至都不用等满清吃败仗,战局僵持稍微久些,就必有降兵降将再次倒戈。

  而赵瀚的仁善之名,也终于显露出号召力。

  沿途所过之地,百姓热情迎接,就连饥民都知道,跟着赵皇帝肯定有饭吃。甚至是一些地主士绅,不满于满清暴政,散尽家财支持赵瀚打仗。

  进入归德府地界之后,每天都有士绅,带着自募的乡勇来投。

  乡勇部队就已经将近两万,饥民组成的义军更是接近十万。有些乡勇和饥民,甚至是从开封府绕来的,跨州过县都要来投靠赵皇帝。

  嗯,把赵皇帝的军粮消耗得飞快,一个个好胃口能把人吃穷。

  ……

  西华县的骑兵,全部统归吴三桂调遣。

  吴三桂凑了四千余骑,逡巡于颍歧口附近,不让大同军渡河,掩护祖大寿带着步卒撤退。

  城中火起,却是祖大寿把多余辎重烧了,其中还包括许多抢来的粮草。

  归附满清的河南贼寇,脸上都露出不忍之色。这些贼寇当初造反,就是吃不饱肚子,看着祖大寿烧毁粮草,他们心里难受得滴血啊。

  “敌军跑了!”

  曹变蛟骑马奔至沙河岸边,与同样带着骑兵的吴三桂隔河相望。

  没法过去,只能看着,同时派人回去报信,因为大同军主力还在三十里外。

  江大山、黄顺接到消息,立即下令加速行军。

  民夫和士兵全部动手,将十多条运粮船靠岸卸货。然后,部分士卒乘船前进,剩下的士卒沿岸跟随,军粮和火炮不着急全部带走。

  乘船士卒率先抵达颍歧口,站在船上射击岸边的吴三桂骑兵。

  吴三桂不敢与火铳兵对射,只能让开颍歧口的码头。

  火铳兵趁机登岸,掩护曹变蛟的骑兵坐船过河。当骑兵全部渡河之后,剩余步卒也跑来了,继续坐船渡河。

  “全军追击!”江大山、黄顺联合下令。

  两个师的步兵,全部轻装小跑赶路,甲胄只能留在船上。掷弹兵的万人敌也没法带,身上只有一把腰刀。

  一万多脱甲的大同军步卒,就这样朝着太康县急行军。

  曹变蛟、魏国祥两位骑将,各带2500龙骑兵,去驱逐吴三桂的骑兵。

  关宁铁骑早就残了,曾被一分为三。一部分受调入关,镇压西北流寇;一部分划归祖大寿;一部分划归吴三桂。

  历次作战,不断消耗。

  祖大寿和吴三桂麾下虽然还有骑兵,但已经不是真正的关宁铁骑,更类似大明边将的家丁骑兵。

  此时此刻,吴三桂统率的四千余骑,大概两千骑算是精锐,剩余都是各降将麾下的杂牌。

  面对五千龙骑兵,吴三桂分散袭扰,不停的抛射弓箭。

  射出几箭,便不射了。

  离得太远射不到,离得太近又要挨枪子儿。

  吴三桂想要绕后,去攻击脱甲急行军的大同步卒。龙骑兵也迅速跟上,保护友军安全,不让敌方骑兵接近。

  江大山虽然有坐骑,此刻却与士卒一起跑步,他大喊道:“不要管那些敌骑,只管往前跑便是!”

  万余大同步卒,竟真的不理会吴三桂,仿佛看不到敌骑一般,提着兵器朝太康方向小跑前进。

  两军相隔数十里,大同军竟打算徒步追击。

  请收藏本站:https://www.tasim.net。笔趣阁手机版:https://m.tasim.net

『点此报错』『加入书签』